佳节倍思亲,故地再迎新 - 乔治亚州清华校友会2006年中秋野餐会小记
Date 2006/10/4 0:52:00 | Topic: TAAG News and Announcements
| “迷茫远近山,浅淡高低树”。阵雨过后,Chattahoochee河畔的Jones Bridge公园如似一幅泼墨新图,清华大学乔州校友会的一面红色旗帜更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2006年9月24日中秋佳节前夕,校友理事会在这里再一次精心策划组织了传统的中秋野餐会。每年秋季都有许多清华校友从国内、外州、或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乔州学习或工作。初来乍到,人地两生,佳节来临,思亲倍增。在中秋之际新老校友聚济一堂,把新同学迎入校友会的大家庭,已成为校友会历年的传统。 今年的聚会在理事会的宣传感召下,再加上有学生理事潘波,贾振生,黄刚为新同学精心安排接送,吸引了新老校友及家属共135位,创下校友会活动参加人数的历史之最。 其中有近一百位在乔州工作定居的校友及家人,三十多位在亚城各大学读书的学生,特别包括十几位刚从国内清华母校毕业来此求学的新同学和刚从外州搬来亚城的新校友。 这次野餐会的餐饮供应丰富多彩。 理事会成员及一些资深校友和家属们精心准备了自己的品牌菜:梁嘉、卫红的凉面,张萍的凉粉、粉条和花卷,李瑛/王会军的东北烩菜,姜思娟、石峰的茶叶蛋,李红英的凉拌黄瓜,郭玢的沙拉,王莙订做的牛肉烧萝卜和三明治,再加上卢声凯、林玮、潘毅、肖春鹏、古丽娜、郁燕采购的热狗、西瓜、饮料、小吃、蛋糕及月饼,真可谓中西合璧,老少皆宜。韩宝山,王会军还展示了他们高超的烤肉技巧,谈笑间,烤出的鸡肉、牛肉、猪肉已是香气弥漫。公园的凉亭中,美味的食品一字展开,大家边品边评,不绝于耳的是对这些‘厨师们’正宗而高超厨艺的赞叹声。特别是那些刚来美国的新同学们,初次身居他乡,却在不足月余的时间里便又在校友会大家庭中品尝到了家乡的菜肴和中秋的月饼,体会到了家的气息,倍感亲切。 聚会的游戏活动依然别具一格, 在最有创意的陈苑生会长和最诙谐幽默的韩宝山前会长的主持下,开始了校友会清华”之最”的”评比”活动。“年龄最长的”,“来美国最早的”,“家住最远的”,“家庭人口最少的”,“在清华时得奖种类最多的”,“会演奏的乐器最多的”,“工作与专业相差最大的”,一个个‘之最’不仅将校友们自然地带回了温馨的校园时代,更是让大家在激烈竞争与轻松游戏中增加了彼此间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1946级社会学系的段钟楣校友(理事黄建中的母亲)今年80岁,是校友会中年龄最长的一位,而理事林玮怀里刚刚七个月大的林佳音小贝贝成为年轻之最,如此大的年龄跨度体现了校友会大家庭的兴旺融融。1977级工物系刘苏宜校友,于1983年来到美国, 在美国生活已二十三个年头,成为来美时间最长者。相比之下,2002级电机系的段遥和基础科学系的孙沁同学刚刚离开祖国一个月有余,是来美时间最短的一对校友。不同的年代,却相承着同样一股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电子系1995级的贾振生和1996级的潘波在清华时就是同宿舍的室友,来到美国以后又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并共租一套公寓再次成为室友,堪称同窗最久之冠。 两人能一起步入清华园共同寒窗数年而又在异国他乡再次相交生活的轨迹,实在是一份难得而珍贵的缘份。
“家住最远”者非郁燕莫属。说起这一点,大家不禁要怀念我们的前会长袁晓东。晓东和郁燕是应用物理系1988级的同班同学,在亚特兰大为上班方便他们搬到离大多数校友会理事60哩远的南边,可是校友会的每次活动他们总是积极参与。尽管那时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很年幼,他们的身份,工作,家居都还没有稳定,晓东仍然在2004-2005年度承担了校友会会长的重任。 就在一年前的今天举办这样的中秋迎新会的时候,已卸任会长的晓东本来是自告奋勇全盘负责烤肉的。可是由于聚会时间临时改动,他要陪母亲去优胜美地旅游没能来参加,大家为没有品尝到晓东专家级的烤肉手艺而遗憾。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小小的遗憾竟然会变成我们永远失去他的巨大遗憾。一年了,搜寻晓东母子的那一个星期里揪心的分分秒秒,不眠的日日夜夜至今还在许多校友们的脑海里萦怀。失去了晓东的校友会不再一样,但经历了这次磨难,校友会更加团结,更加凝聚。两个月前当王鹏校友车祸遇难的不幸再一次发生时,我们的校友会又一次团结协作,为帮助王鹏的家人尽心鼎力。痛惜中让我们感到一丝安慰的是我们有个组织,有个‘家’。
将近40个”之最”问题,使新老校友之间的了解超越了年代、职业、专业的界限,发掘到了相互间难得展现的多才多艺,更加感受到彼此间的温情。是母校,让我们跨越年龄、跨越地域,彼此亲切地去享受团圆;是校友,实践着、传承着一种温暖,一种生活。
聚会步入尾声, 大家再一次共同分享中秋月饼。月饼虽小,但寄托着大家向往团圆和谐的美好愿望。几个小时的时间虽短,校友们却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大聚会。中秋国庆之际,祝福我们的母校,祝福我们的祖国!
|
|